北京马拉松开跑:跑步文化是如何形成的?2022北京马拉松比赛将于今日开跑。借此时机,本文作者结合挪威作家、体育文化史专家托尔·戈塔斯的《跑步大历史》,讨论跑步这项运动如何逐渐进入历史书写,跑步的大历史与全球史又有哪些特点。 跑步,表面上看是一项简单的肌肉运动,是人都会跑步,但实际上,跑步并不简单,并非所有人都会跑善跑,跑步是一项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运动。对跑步的研究也从不同视角展开。最常见的是从运动生理学或训练学角度探索既能跑得健康又能取得好成绩的“秘诀”,各种名为《跑步圣经》《跑步宝典》等的书籍层出不穷,训练方法不断革新,这无疑有效推动了跑步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当作为竞技体育的跑步和大众运动的跑步成为社会风潮之后,对跑步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狭义的体育科学范围内,而是从大体育的新视角进行全面研究,包括体育休闲学、身体社会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体育经济学,甚至现象哲学等不同领域。显然,这种视角的变化既体现了跑步的社会属性,也展示了跑步的综合性。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出版《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带动了对马拉松的哲学甚至道德思考,为跑步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另一些学者则尝试从全球史的维度探讨跑步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位置。 ![]() ![]() 作为大历史的跑步史 《跑步大历史》作者:[挪]托尔·戈塔斯译者:张翎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2月 ![]() 电影《麦克法兰》剧照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